(1)
1928年,美国大都会保险公司的头牌精算师,美国统计协会主席,Louis Dublin 撰文预测,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的预期寿命将会超过64.75 岁(当时美国预期平均寿命大约57岁)。他那时没有新西兰的数据,实际上新西兰的女性,在他发表论文的前两年,预期寿命就已经超过65岁了.
Dublin 当时在论文中写道,我们的计算“是基于现在的科学知识,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假设,激进的(科技)创新或者人类生理结构有美妙的进步,会改变(计算结果)".
过了几年,他又和业界泰斗Alfred Lotka 一起预测,人类预期寿命永远不会超过70岁,没多久这个数字又被超过了。Dublin自己,则于1969年安然去世,享年86岁.
(2)
2009年,德国 Max Planck 学院人口研究中心的 James Vaupel 和他的学生们,发表了一篇文章,根据两百年来的世界各地的人口死亡历史数据,预测2010年在瑞典出生的新生儿,半数的寿命将超过104岁。2010年在日本出生的新生儿群体,一半以上的寿命将超过108岁。
日本厚生劳动省(Department of Health, Laborand Welfare) 的网站上显示,2010年的新生儿男性的平均预期寿命是 79.55 岁,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是86.3岁,整体平均值83岁左右.
为什么会有这些大相径庭的数字?Vaupel 教授疯了吗?108岁的预测真的是痴人说梦,一派胡言吗?
分析这些数字之前,先解释一下传统意义上的预期寿命 (Period Life Expectancy) 是如何计算的.
“平均预期寿命”就是假定一群人,出生后,按照当前统计数字显示的每个年龄段的死亡率,一年年过下来,人数慢慢减小,直到最后一个人死亡。这批人死亡年龄的平均值,就是预期寿命.
(3)
Vaupel 教授和他的同事的第一个发现,就是从1840年到现在一百七十年间,发达国家中的最高人均预期寿命,基本上一直是按照每一年增加三个月的速度增长。这是长期的历史经验数据,一直没有被打破,目前也没有任何证据这个趋势要被打破.
1840年时,瑞典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是46岁,在世界各国中排名第一。随后这一百多年间,其他一些发达国家追赶上来,人均预期寿命轮番排名第一。
1880年排名第一的是挪威女性,预期寿命53.3岁. 1926年新西兰女性排名第一,预期寿命66.2岁. 1975年冰岛女性排名第一,预期寿命78.7岁. 最近的数字是2010年日本女性的预期寿命是86.3岁,位居各国之首.
各国的预期寿命数据,中间因为战争和瘟疫的影响,有各种波动,但是世界上排名第一的最发达国家的人均寿命(Best Practice Life Expectancy),基本上一直都是按照一年三个月的数字线性增加.
十九世纪人均寿命最初的增涨,主要来自于婴幼儿死亡率的减少。然后是传染病的遏制。近代的医学进步来源于慢性病的控制,癌症死亡率的减少,各类老年病的治疗方法的进步,等等.
无论原因如何,一年三个月的增长,将近两百年来一直如此,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个趋势会终止.
(4)
但是预期寿命,PLE (Period Life Expectancy) 终究是根据现有死亡率的统计数字的一种理论预测,人口学上对于特定年龄组的人口的实际平均寿命,有一个名词,叫做 CLE (Cohort Life Expectancy),在这里翻译为”人群实际平均寿命”.
这里最关键的要点是,由于人类医学技术过去两百年的不断提高,不同年龄段的死亡率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减少,相比于目前的统计数字变得更好,所以一个人群的实际平均寿命 CLE,将大大超过了基于目前统计数字的理论预期寿命 PLE.
再通俗一点讲,现在的平均寿命预测,是假设艾滋病治愈率,癌症存活率,心血管疾病防治手段,老年痴呆,骨质疏松,帕金森病等等的治疗技术, 未来没有任何进步,来估算的。这些疾病在下面几十年,终将被一个个攻克,而这些进步,势必导致“人群实际平均寿命” 大大超过“预期平均寿命”.
2011 年,Vaupel 教授的同事,Max Planck 学院的研究者Vladimir Shkolnikov 博士在”人口和发展研究杂志”上,发表论文,主要结论是,从1870年到1950年,发达国家女性的最高实际平均寿命,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一年三个月的速度,而是高达一年四个半月(0.375年).
1870年挪威出生的女性,预期平均寿命52.55 岁,实际平均寿命53.71岁。1950年冰岛出生的女性,预期平均寿命73.53岁,实际平均寿命83.77 岁(因为大部分1950年出生的人还健在,其预期寿命用所谓 Lee-Carter 模型来估算)
根据这篇论文的估计,2010年日本出生的女性,虽然预期寿命是 83.6 岁,但是随着技术进步,实际平均寿命可能高达106.27岁。2015年出生的日本女性,实际平均寿命则可能高达108岁.
(5)
这里面还有一个小细节,平均寿命和寿命的中间值是略微有差别的,中间值比平均值要略微高一点.
比如2010年出生的日本女性,平均预期寿命是83.6 岁,但是一半人的寿命高于89.1岁。短寿的那一半人,由于死亡年龄分布在0 – 89.1 之间,所以把平均值拉下来,变成83.6 岁.
基于这个情况,2015年日本出生的新生儿,女性预计实际平均寿命108岁,男性预计实际寿命102-103岁 (男性一般整体寿命比女性少4-6岁),整体平均值在105岁,但是寿命的中间值会略高于平均值,仍然是108岁.
(6)
一般人听到平均寿命108岁,第一反应都是胡扯,这不可能。下面盘点一下各类批驳意见,和Vaupel 教授的回答.
质疑一:未来和过去是不一样的,不能用过去预测未来.
回答:未来确实不会和过去一样。想象一下你回到1950年,试图预测,你可能不会预测心血管疾病治疗技术的进步,但是这发生了。回到1930年,你也许不会预测到抗生素的革命,但是这也发生了。历史经验表明,未来和过去总是不一样,但是不一样的结局是,我们总是获得某种新的技术领域的进步,继续维持平均预期寿命每年增长三个月的趋势.
质疑二:现在肥胖病成灾,会负面影响预期寿命.
回答:想象你回到二十世纪初,那时吸烟非常普遍,比肥胖病厉害多了,不也解决了吗?
质疑三:日本有很多人为了继续拿养老金,人死了没有报告政府,所以寿命数据有造假,是夸大的.
回答:如果日本的数据有很多造假,还有法国,意大利,德国和很多其他国家的数据支持我们的结论。日本的统计数字有两个独立系统,一个系统是地方政府用来发放福利,这里可能有些人造假。但是有另外一个独立统计系统,据了解其可信度比较高.
质疑四:你太乐观了.
回答:我是中间派。还有很多人认为未来二三十年,人类在延缓衰老的努力中会有突破。如果那发生了,平均寿命将会迅速增加,我可能算是悲观的了。
在我的领域,我学到的是,永远不要相信专家,除非他们有数据支持他们的观点。要对专家非常小心,因为专家往往对过去非常了解,但是对未来懂得很少。经验证明,许多专家在预测未来时,想象力上有重大缺失,我只相信数据的外推法。还记得Louis Dublin 预测平均寿命的上限止于65 岁吗?
(7)
发达国家新生代的实际平均寿命,将接近一百一十岁,这意味着什么?
那些从幼儿园开始就不甘输在起跑线上,二三十多岁就看破红尘,四五十多岁就担心自己老了,七八十岁就计划去见马克思的人们,将要如何改变自己的三观,和对生活的规划?
新时代的人们,寿命的可能极限将在那里?
且听下回分解。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