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第一,区块链投资领域,一些因为大开大合的投机风格而暴富者,最后也可能因此而全部输光,此所谓盈亏同源也。
九十年代末互联网泡沫时,市场多次大跌又大涨,96年,97年,98年都有过若干次反复。最后一次也是最大一波的上涨,从98年十月到2000年三月,NASDAQ 从 2100点一路涨到5200点。这会慢慢给市场内的投机者心理上一个极为坚定的信念,不管跌多惨,最后都会弹回来的。
当投机者连续几年的经历,树立强化这种坚定的信念后,真正的熊市开始时,会继续按照老经验,大无畏地加仓,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流动性彻底消失时,几天之内一些数字资产价格就会下跌 50%以上,大多数数字资产最终可能会下跌 98-99%。许多人靠加杠杆而迅速暴富,在熊市中还重复老的经验,最后必定被钝刀割肉,全部输光。
第二,大部分区块链创业的项目,目前处于所谓的“货物崇拜”阶段,就是创业者不断做一些仪式感的事情追求神似,然后乞求奇迹自动发生。
物理学家费曼在1974年给加州理工学生的毕业典礼中,提到了 “货物崇拜科学”的概念。这个故事来自于二战时,南太平洋岛国居民,因为曾经看到美军空运大量物资上岛,于是试图模仿这个仪式,以乞求同样的事情重演。他们造了跑道,跑道两边点着了火,造了小茅屋让人坐在里面,给小茅屋里面的人戴上一个木制模仿耳机,还有几根竹子模仿天线,然后期待货机降临。 所有的事情看上去都完美,形式完全一样,但是货机没有降临。
九七年底微软以三亿美元收购 Hotmail 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推动众多互联网创业者效仿。“货物崇拜”的仪式就是建立某个 .com 网站,四处打广告,不断提供各种免费的服务来提高网页点击率,等等,制造一种人气旺盛,蒸蒸日上的感觉,期望有一天也被高估值收购。
区块链时代,则是发白皮书,开各种发布会,搞各种空投,造各种战略合作新闻。由于流动性的涌入,很多数字资产价格也确实被捧高,所以搞“货物崇拜”者,和真正在底层开发应用场景增加价值者,一开始很难区分。
第三,区块链技术的本质是把全球个体经济人和机器之间的价值交换的壁垒和成本降到几乎为零。最终要达到这个愿景,需要各种基础设施的成熟和普及。
互联网的本质是把信息搜索和交互的成本降到接近于零,并在此基础上催生了很多扩展性极高,利润极高,垄断性极强的传统经济人无法理解的新模式。但九十年代很多项目和创意,在硬件软件基础设施还没有到位,PC 和宽带互联网还未普及时就强行推出,过于超前,因此悲催地失败。比如 1996年创立,2001年破产,累计融资约八亿美元的 webvan.
2000年-2003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随着基础设施的成熟和各种成本的下降,后来涌现出来的新应用 (youtube, netflix, facebook, amazon prime, aws,iphone 等等),其发展势头之猛,规模之大,又远远超越悲观者的想象。
大量过于超前于基础设施现状,无法对终端用户直接产生价值的区块链项目,最终会凋零,催生各种悲观负面情绪。但基础设施成熟后,许多当年吹的牛,做的梦,最终会被在正确时间正确地点出现的创业者实现。
第四,行业初期,和基础设施相关的项目往往会被追捧。
比如互联网时代,一些做服务器托管的公司如 Exodus communication 市值一度在 2000年时达上百亿美元 (Exodus 后来于2001年九月破产)。 在区块链行业,涉及到基础设施的概念,可能包括各种软硬件钱包,某种和法币挂钩等值的平价数字货币,把各种传统资产的产权与区块链挂钩,等等。
但是做基础设施的项目,必须聚集服务于真实的需求,而不是泡沫吹起时的伪需求,并迅速构建某种事实上的垄断优势,朝价值链更高层移动,否则难免会重蹈 Exodus 当年的下场。
第五,最终判断一个项目的成败,不是空泛的讨论技术名词,而是要看它是否衍生出一种用户更多 → 有价值的创意和组件 (building block) 涌现 →应用场景更多 → 用户更多的加速发展的正反馈循环。
这样的生态级别的项目,全球最终也许最多只有四到五个,甚至更少。在早期,它的应用场景可能还不被大多数人理解,只有在若干次循环起伏,活跃用户数超越几百万后,只有亲自体验应用场景,和竞争者反复横向比较后才可以看得清楚。
投资者容易犯的三个错误是,一是一厢情愿仅凭技术愿景而缺乏实践检验,入场过早,耗费资源在很多“货物崇拜式”的项目上。二是真正凤毛麟角的平台上,应用和用户的正循环已经加速发展了,懊悔当年错过,嫌贵而不愿进入。三是这类平台持续迅速增长时,过早套利而无法享受其长期增长的红利。
第六,有哲人曾说:“一个纯粹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 同理,一个纯粹的区块链投资者,最终不是以法币套现作为退出机制 (exit strategy) 的.
机构投资者要管理价格回撤,每年要结算回报给出资人交代,因此决策的时间段较短。没有好的机会时,也要被迫投 ; 可以继续等待成长时,又必须过早卖出套利。这就是机构投资者的“体制性偏见” (institutional bias). 所以很多道理即使他们认同也无法实践,说了也是白说, 等于废话。 历史不会重复,但会押韵。
第七,当基础设施成熟普及后,区块链最大的意义,可能在于:软件定义财富。
这是“软件吞噬世界”之后的顺理成章的下一步。
用数学算法保证安全执行的智能合约,在全球范围内,会产生各种想不到的资源组合。对于各种排列组合的优化重置,将催生复杂有趣而高效的合作方式并创造巨大的财富。同时,财富的存储,将不再是枯燥孤立的数字,而是各种稀奇古怪的算法在分布式网络上的的集合。
传统财富好比手写的草稿,流动性低,知识含量少,容易损坏;软件定义的财富好比网上的百科书,几万人参与修改,流动性高,知识量巨大,并且不断有机增长。
“软件定义财富”,可以看成是传统金融世界里的各种衍生产品,把交易种类增加几千倍,几万倍,实时交割,无对手盘交易风险, 巨大流动性,并可以不断排列组合,生成一层又一层更复杂的东西。所有可以上链的传统资产,都可以成为“软件定义财富”的一个组件,同时自身也释放了比孤立存在时更大的价值。
程序猿的春天,才刚刚开始。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